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4:04 点击次数:130
许光达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,被称为装甲兵的奠基人。他毕业于黄埔军校,在土地革命期间担任红军师长,是红军早期的核心指挥员之一。他在洪湖苏区的建立和巩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,但后来在战斗中受伤,不得不前往苏联治疗,因此错过了红军的长征。回国后,他主要投身于军事教育,之后重返前线,加入120师,再次在贺龙的领导下工作。
在解放战争中,许光达被任命为第三纵队司令,在彭德怀的指挥下,参与了解放大西北的军事行动。
1949年2月,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,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军,由原纵队司令许光达继续担任军长。不久后,第一野战军组建了两个兵团,许光达被任命为第2兵团司令,负责指挥第3、第4和第6军。
由于他同时担任军长职务,工作实在忙不过来,于是上级决定让黄新廷出任第三军副军长,帮助许光达分担一些工作压力。
黄新廷原本是第1军第1师的师长,这次被提升为副军长,显然是得到了上级的器重。虽然名义上是副军长,但实际上他差不多已经是在管理整个3军的事务了。
不过,黄新廷对此并不接受,他明确表态,如果要任职,就只愿意担任军长。经过上级的慎重考虑,许光达不再兼任军长一职,黄新廷正式接任第三军军长。黄新廷的能力和资历完全胜任这一职位,大家也都认可这一点。
黄新廷和许光达一样,都是贺龙的老部下。黄新廷来自湖北洪湖,那里是革命圣地。1928年,革命热潮席卷洪湖,贺龙和周逸群带领荆江两岸农民发动了年关起义。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,年幼的黄新廷加入了少先队,后来成为游击队队员,没过多久便正式成为红军战士。他一开始就在贺龙手下,跟随贺龙在洪湖苏区战斗,为红军的早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年仅22岁的黄新廷在长征路上接过团长重任,指挥部队成功强渡金沙江。
全面抗战打响后,黄新廷成了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的团长,在晋西北一带和鬼子周旋,还是跟着贺老总打仗。不过,他已经是这个团的第三任团长了。刚上任没多久,他就带着部队在五台滑石片设下埋伏,和日军110师团蚋野大队打了一整夜,干掉700多个鬼子,创下了中国军队一个团消灭日军一个大队的纪录,成了人民战争中的经典一战。到了1944年秋天,黄新廷已经升任358旅的副旅长了。
1946年,黄新廷升任358旅旅长,带领部队到达延安。在解放战争期间,这支队伍成为保卫延安的重要力量。
在解放战争时期,贺龙领导的部队被编入彭德怀指挥,参与了西北地区的解放战役,黄新廷便是这支部队的一员。
1955年,黄新廷荣获中将军衔。两年后,他调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,并在该军区持续任职。1960年,成都军区司令员贺炳炎因病去世,年仅47岁的黄新廷随即接任,成为该军区的第二任司令员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已经是黄新廷第三次接替老领导贺炳炎的职位了。